在更高层次推进畜牧业“三化”: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针对“十二五”畜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提出―― “从发展要求看,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对保障肉蛋奶供给的要求越来越高;从外部环境看,畜牧业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趋紧,产业波动的诱因越来越多;从产业自身看,生产方式总体还比较落后,标准化程度和生产效率不高,饲料生产经营企业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长期存在。”针对当前和“十二五”畜牧业发展面临的诸多挑战,日前召开的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上推进畜牧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
“‘十二五’畜牧业发展,既要抓好生猪等大宗畜产品生产,也要优化布局,统筹兼顾优良地方品种和节粮型草食牲畜品种;既要突出支持主产区和优势特色产区发展,也要稳定非主产区生产能力和保证一定的自给率;既要努力确保畜产品的有效供给,也要着力提升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既要全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也要通过政策扶持促进草原畜牧业发展和农牧民稳定增收。”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全国饲料工作办公室主任王智才说。
王智才向记者介绍,“十二五”畜牧业将着力构建和完善畜产品标准化生产体系、现代畜禽牧草种业体系、现代饲料产业体系、现代畜牧业服务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和草原生态保护支撑体系等“六大体系”。力争用五年时间,推进 ……此处隐藏2030个字…… 。”王智才表示,2011年畜牧业发展将坚持“三个坚定不移”,完善“三项机制”,力争实现“三大目标”:坚定不移地推进畜牧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完善监测预警调控机制,力争实现肉蛋奶生产供应基本稳定;坚定不移地推进饲料企业、生鲜乳收购站等生产经营主体行为规范化,完善监督执法工作机制,力争实现饲料和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坚定不移地推进草原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的落实,完善草原保护建设机制,力争实现草原生态加快恢复。
[十二五畜牧业发展目标]
――肉、蛋、奶产量分别达8300万吨、2900万吨和5000万吨,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4%、0.9%和5%,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36%,工业饲料产量达2亿吨。
――全国畜禽规模养殖比重在现有基础上再提高10-15个百分点,50%的规模养殖场实现标准化养殖;生猪出栏率达到140%,奶牛平均单产达到5.5吨;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和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养殖覆盖面达到50%以上;饲料和生鲜乳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草原禁牧面积达12亿亩,新增种草和改良草原面积3亿亩;天然草原超载过牧总体得到缓解,基本实现草畜平衡,草原生态持续恶化局面得以初步遏制,局部实现明显好转。
――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率大幅提高,科技创新与应用体系得到完善,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56%以上;在畜禽良种培育、安全高效饲料生产和草原生态保护治理等领域取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