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唐诗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浅谈唐诗中的意象
2020-01-01 00:00:00私享空间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瑰宝,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高峰。如果说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是一顶皇冠,那么唐诗就是这顶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从整个中国文学史来看,唐代诗歌有着特殊的地位。唐代的中
唐诗是中华文化的一块瑰宝,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高峰。如果说灿烂辉煌的中国古代文化是一顶皇冠,那么唐诗就是这顶皇冠上最耀眼的一颗明珠。从整个中国文学史来看,唐代诗歌有着特殊的地位。唐代的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那时上至帝王将相,下到贩夫走卒,几乎人人会作诗、吟诗。
唐朝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的盛世。大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外交样样都是世界第一,远远超过当今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至于直到今天在海外,中国人依旧被称为“唐人”,中国人的聚集区依旧被称为“唐人街”。在唐代这个繁荣而强盛的朝代里,我们的先辈们创造了从文学到艺术、从哲学到美学、从医学到天文学,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全面繁荣的大唐文化。在大唐文化的百花园里,诗歌无疑是一朵奇葩。唐代诗歌“声韵的铿锵和格调的度化,集诗歌的大成,为后来的学者所效法” 。“文学能转移民族的习性”而诗歌是民族心灵最集中的体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时刻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一点在唐诗里表现的尤为明显。唐代诗人多以天下为己任,胸怀博大,普遍关心国事,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尤其是陈子昂、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孟浩然、白居易、韩愈、柳宗元等人,“他们继承了前代优秀诗人忧国忧民的传统,或投笔从戎,献身报国;或固守田园,吟咏山川;或远谪遐荒,心怀魏阙;或直言敢谏,为民请命。” 在他们的诗中充分体现了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和人民疾苦的悲天悯人精神。在唐初的近百年里,“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的出现,初步摆脱了齐梁浮艳文风的影响。陈子昂高举“风雅兴寄”、“汉魏风骨”的大旗,倡导诗风改革,他的《登幽州台歌》,抒发孤愤,倾诉理想,充满着爱国激情。 ……此处隐藏2783个字…… ,写尽大漠紫塞的雄奇风光和沙场将士安边守土的报国壮志;王、孟的田园山水诗派,用审美的眼光从祖国的田园山川中发现了诗意和风情;元、白诗派的熟软亮丽、通俗易懂,务使“老媪能解”,为其“为君为事而作”的新乐府运动服务;韩、孟诗派的横空盘语、峭拔瘦硬,写出了天下节士和寒士内心的崎岖和不平;李贺、卢仝的瑰奇怪谲,展现出了唐人的心灵的神奇天地;温李的浓艳缠绵,则体现了唐诗丰厚的情致和神韵。唐代最有代表性的文化创造就是唐诗。鲁迅先生曾说:“我以为一切好诗,到唐已被作完。”唐诗艺术能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史上空前绝后的高峰,是在与唐代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开创精神有关。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则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一千多年来,唐诗广泛流传,妇孺皆知,对传统文化,对民族精神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唐诗是我们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从中发掘积极的民族精神,对我们继承和弘扬民族精神有着积极地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