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十三五”防震减灾主要任务
一、主要任务
通过“一县一台一中心”的建设,建立和完善专群结合的地震监测预报体系,合理规划全市地震监测台站布局,增加地震台网监测密度,基本形成覆盖全市、观测手段多样、技术设备先进的综合性地震监测系统,为提高我市地震监测能力和分析预报水平提供有效保障。
(二)加强抗震设防管理,提升城乡综合地震灾害防御能力
依法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的监督管理,全面实施第五代地震动区划图,完善行政审批监督检查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实施农居地震安全工程,推广实施地震安全校舍和地震安全医院工程建设。推动建(构)筑物抗震性能普查、抗震隐患消减工程、结构健康监测诊断等新技术推广应用。加强减隔震技术的宣传培训和推广示范,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对符合适用条件的项目积极推广使用减隔震技术,不断提高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
(三)完善应急工作机制,提升地震应急处置和救援能力
加强各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机 ……此处隐藏1741个字…… 三网一员建设。按照省市地震局的要求,在现有观测台站的情况下,增加观测手段,建设完成一市一台的建设任务。不断完善三网一员队伍建设,建立覆盖全市的群测群防网络
(二)开展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统筹考虑新农村建设、危旧房改造等项目,科学合理设置应急避难场所,提高综合防灾公共设施的抗震标准,对我市农村房屋进行摸底排查,落实防震减灾法中加强农村村民住宅和乡村公共设施抗震设防的管理的具体要求。
(三)不断提升应急救援能力。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加强物资储备基地建设,科学合理规划应急避难场所,积极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四)提升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对已建成的防震减灾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进新更新,收集归纳各种资料和数据,完整充实防震减灾社会服务平台应急系统数据库。打造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向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网站平台等终端推送地震预警、地震速报、烈度速报等地震即时信息和避难场所分布、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建设、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等工作信息,为公众群体和个体提供服务。
(五)地震科普宣传方面建设。按照省市地震局的要求积极创建科普示范学校,安全示范社区和安全示范村建设,制作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作品,逐步推进防震减灾文化和科普知识宣传教育纳入各级领导培训计划等,通过开展知识培训,提升全社会地震安全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