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组织科研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有组织科研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强调,“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深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服务国家战略部署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充分发挥人才聚集和科研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有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支撑。
充分认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价值实现。只有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生产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才能体现出科技创新的魅力和实力;产业发展中推动关键技术革命性改革又离不开科技创新,两者相辅相成,其深度融合是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本质要求,是生产力跃迁的必然选择,更是国家高质量发展的动能和优势。
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全球化背景下大国博弈的核心引擎。世界科技强国竞争,比拼的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既是一个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支撑。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加快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将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突破战略性科技任务,完善战略性 ……此处隐藏4535个字…… 立自强注入新的动力。
完善融合创新体制机制。突出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科研评价导向,持续深化机构改革和评价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机制,深化科技“放管服”改革,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揭榜挂帅”“赛马制”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坚持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激发高校创新活力。融入国家发展重大战略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学科和研究特色,建立健全科研平台发展体系。
有组织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发挥应用基础研究和系统集成创新能力优势,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以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实行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改革、技术转移人才评价和职称评定制度改革、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出资科技成果转化改革)为切入点,撬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内生动力,形成小切口、大突破的效应。持续完善成果转化机制,加大高质量专利培育力度,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加快建设专利导航;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国家试点工作;建立专业化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建立技术转移与知识产权管理运营机构,推进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高校建设。
高校要始终坚持“四个面向”,心怀“国之大者”,主动担负科技强国使命,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学校各项事业的战略支撑作用,提升有组织科研能级,增强自主可控创新能力,以高质量有组织科研范式,推动高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