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治理典型案例材料
社区治理典型案例材料
为破解沿街商铺存在的小而散、业态不均衡、人员变动大、市容环境受影响等问题,街道党工委立足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推动“15分钟社区生活圈”精品城区建设,探索“抓党建、强自治、建阵地、优数治”的“四位一体”街区治理新路径,实体化推进“街事会”,搭建“居商融合”红色阵地,开发“街事通”数治平台,推动街区商户自治、多方共治。
二、探索与实践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筑牢街区治理“主心骨”。针对街区组织建设存在盲点、空白点,织密建强一张网。街道党工委建立党建联盟,夯实治理基础。街道党工委构建“1+3+X”党建联盟体系,实现街区治理全覆盖,“1”是在街道层面成立街区治理攻坚小组,由业务科室、执法部门、商家代表等组成,通过党建联建整合治理力量、共商治理问题;“3”是在商铺密集的昌里(东)路、成山路、齐河路街区,成立3个街区党建联盟,由街道城管会同居民区、商户等共同设立“街事会”,实行“街长制”,引导商户党员亮身份、践行动,动员商户在街区改造、门前三包、垃圾分类、公益服务等方面率先履责;“X”是在商铺相对分散的街区,将街区治理纳入居民区网格联动治理。专班搭在治理群上 ……此处隐藏2767个字…… 上南八村探索街长制,万有全便民商业街的商户共同履行门责制,街面环境焕然一新。又如,菜场标准化改造、在街区开展网红直播、集市夜市活动,为传统消费增加新体验,带动家庭作坊推出更多特色商品、提供优质服务,焕发街区经济活力,推动街区经济发展。
二是居商融合关系得到提升,居民获得感增强。通过打造有形的街区党群服务阵地、无形的“街事通”平台,加强街区服务功能,拉进居民和商户的距离,让商户知道居民需要优先配齐配全的“家门口”基本保障业态,如老字号饭店、品牌超市和小修小补等,以及“家周边”顺应居民消费升级需要发展的品质提升类业态,如轻餐饮、读书角、休闲娱乐场所等,让商户业态调整围着居民转、市场转。同时,商户可以第一时间知道执法部门政策、居民的诉求,提高安全、文明、诚信意识,解决油烟噪音扰民等问题,居商融合提升幸福指数。
三是综合执法效能得到提升,街区面貌改善。通过采取“疏堵结合”管理模式,改善消费购物环境,一方面支持“街事会”工作,推动商户业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开展“最美小店”“治理ABC榜”海选等活动,提高商家履行门责管理自觉性,开展车辆规范停放,街面垃圾清理等行动。另一方面加强巡察执法,建立街区党员示范岗,数字赋能城管、市场、安监、卫生、营商、工会等部门,对重点区域、重点商户加强会症跟踪,在持续开展街面环境秩序整治中取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