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信访系统干部能力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全市信访系统干部能力建设推进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信访工作是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强调“坚持社会治理为了人民,善于把党的优良传统和新技术新手段结合起来,创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的机制,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让群众的聪明才智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不竭源泉”,党中央多次提出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完善信访制度的明确要求。信访部门要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紧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继续在信访工作改革创新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信访工作法治化、信息化、科学化水平。当前,随着企业改革持续推进和发展不断加快,信访工作任务也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对信访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适应新时期信访工作的要求,加强和提高企业信访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尤为重要。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提高学习领悟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 ……此处隐藏2686个字…… 三,要敢于突破。对过去的好制度好做法不断加以完善,推陈出新。同时,持之以恒将改革创新成果运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再完善、再创造。因此,信访干部的每一个成功的新思路、新方法促进了信访工作的创新,也正是由于体制、机制创新,才创造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好做法,如领导包案制,风险评估机制、督察督办机制、领导责任追究制、信访工作绩效考核制等,真正做到了以机制规范工作,用创新、创造来推动工作。
第四,要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信访工作人员面对的对象身份复杂,面对的问题十分棘手,经常会遇到异常访、群体访、无理缠闹访等,致使信访工作人员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若没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和自身心理调控能力,将难以开展正常工作。因此,要干好新时期信访工作,信访工作人员不仅要具备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这种承受能力是遇事不怒又含怒不争、忍辱负重的忍力,是处事不惊、泰然自若的定力,是善于培养情绪、放松自己的柔力。总之,既要有丰富的心理学知识,及时把握信访者的内心世界,又要善于把自己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而要达到这种境界,就要坚决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真正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要深入研究和准确把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通过信访渠道摸清群众愿望和诉求,找到工作差距和不足,举一反三,改进群众工作方法,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更好地为群众服务。
同志们,信访工作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对信访工作人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每个信访工作者必须自觉加强学习,更好发挥社情民意“晴雨表”、化解矛盾“减压阀”、保障安全“稳定器”作用,在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