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感悟:推动基层理论宣讲“有高度”“接地气”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感悟:推动基层理论宣讲“有高度”“接地气”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基层宣讲是打通党的创新理论传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渠道。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需要我们积极创新方式方法,让群众坐得下、听得进、弄得懂、记得牢,把基层宣讲阵地建设成为团结教育引导基层群众的精神家园。作为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既不断增强理论宣讲的权威性,又注重运用基层经验,建好用好各地特色宣讲团;既保持宣讲“有高度”,又确保宣讲“接地气”,取得良好效果。
一、解决好“讲什么”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作为思想武装的重中之重”。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一个重要环节是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基层宣讲工作,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积极回应基层所想、群众所惑、百姓所盼,讲出“百姓味道”“时代味道”。既要讲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道理”,又要讲如何解决一家一户实际问题的“小道理”;既要聚焦推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大主题,又要聚焦关系群众柴米油盐、衣食住行的小话题;既要有集中统一的权威宣讲,又要有为不同受众量身打造的个性化宣讲。紧扣老百姓关切点,析事明理、解疑释惑,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有收获。突出形势政策宣讲,契合广大群众对经济社会发展 ……此处隐藏2016个字…… 理论与民族文化融为一体的文艺作品,让民族团结进步理念、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把挖掘弘扬民族历史文化、习俗文化、生态文化与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结合起来,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中推进理论传播。三是增强宣讲贴近性。高度重视面向青少年的宣讲,将理论宣讲与学校思政课相结合,组建“青年宣讲团”“红领巾巡讲团”等各类宣讲团,深入青少年中进行宣讲。同时,打造青少年自己的宣讲舞台,让孩子带动孩子、带动家庭。
四、解决好“在哪讲”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理论宣讲同样如此,人民群众在哪里,党的声音就要传播到哪里。在基层民族地区做好党的创新理论宣讲工作,要因地制宜用好各类场地、激活各种资源。一是用好红色资源。充分用好地方革命遗址遗迹、纪念场馆等资源,深入挖掘讲好我们党的光荣革命传统和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宝贵精神,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发扬好。二是灵活选用宣讲场所。结合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将宣讲场所搬到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城市广场、公交车上,灵活运用座谈会、田埂会、火塘会乃至送“讲”上门等形式,对基层干部、群众进行宣讲。三是拓展网络宣讲阵地。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理论宣讲,将大讲堂与微课程相结合,根据不同受众群体需求,创作推出一批富有时代气息的融媒体产品,让“云上”宣讲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