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党课:深入践行“四下基层”工作方法+切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宁德工作时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是对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这一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创新,是转变干部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法宝。当前正在开展的第二批主题教育层级下移,参加单位和人员范围广、数量大,直面基层和群众,同群众的联系更直接、更紧密。党员干部要以主题教育为契机,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深刻把握“四下基层”的基本内涵、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在“深化”上下功夫,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在“内化”上下功夫,深刻体会“人民”二字的重要分量,进一步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在“转化”上下功夫,紧跟方向紧盯目标紧贴民心,在思想和工作实际中解决问题,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服务人民的实绩实效。今天的党课,重点从四个方面,与大家交流为什么要践行四下基层、如何运用四下基层的方法,践行四下基层的实践应用。
一、深刻理解“四下基层”的基本内涵,感悟人民至上的深厚情怀
“四下基层”是指“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这是习近平同志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大力倡导并身体力行形成的工作方法和工作制度。&ldquo ……此处隐藏9143个字…… 不谋私利、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事实证明,只有把心思用在工作上、用在为人民服务上,才能把工作做到位,才能取信于民。党员干部要通过践行“四下基层”,塑造为民务实、踏实干事、不谋私利、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弘扬新风正气,以优良党风政风带动全社会团结奋进。要树牢造福人民的政绩观,砥砺“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扛牢“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做让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做为后人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创造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要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牢记“三个务必”,胸怀“国之大者”,保持必胜信念,紧紧围绕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聚焦问题、知难而进,事不避难、义不逃责,大胆地干、坚决地干。要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以良好党风政风带动形成良好社风民风,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团结奋斗的力量。
35载接续传承,35载历久弥新。“四下基层”跨越历史长河,历经岁月洗礼和打磨,在长期坚持中得到传承和弘扬,成为党员干部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载体。践行好“四下基层”,真正了解并把握住基层,真正融入并赢得群众,就能赢得干事创业的动力、优势和前途,从而凝聚磅礴力量推动贵州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我们要从35载跨越中读懂“何以基层”,传好“四下基层”接力棒,坚持身子往下扑、步子往下迈、眼神往下看、力度往下压,推动第二批主题教育“往心里走、往深里走、往实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