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县辖24个乡镇,561个行政村,20个社区,共有人口75.19万,其中农业人口67.11万,外出务工人数达20.6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也是一个典型的劳务输出县。全县0-18周岁以下农村儿童15.44万,其中农村留守儿童8万余人,比例达51.81%。在留守儿童队伍中,学龄前和小学留守儿童占52.19%,初高中留守儿童占48.77%。父母外出务工以双方均外出的居多,占总数的77.5%。农村留守儿童的主要生存方式是隔代监护,即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承担抚养和教育责任,占留守儿童的80%以上;其次是寄养监护,即托付给亲戚朋友或邻居或老师看管,这种类型,初高中学生居多,约占15%左右;还有一种是无人监护型,即完全脱离父母长辈而独立生活,他们必须自己独立面对生活,其中包括未成年人“以大带小”或在校寄宿的情况,这种类型约占5%。
由于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生活在一起,亲子关系松散,致使留守儿童缺少应有的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及身心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生活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大多跟随祖辈生活,他们年龄偏大精力有限,科学育儿知识不足,加之一些家庭本身经济条件不是很好,容易导致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发育迟缓,身高体重不能达标。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给孩子的零花钱多,无节制地吃零食,孩子要么瘦得象豆芽菜,要么则过早发胖,体重超标。还有的孩子出现伤病,因监护人疏忽大意未引起重视及时就医,造成了严重不良后果。二是学习问题。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督导,隔代监护人对孩子溺爱和娇纵,加上年龄差距大,思想观念差异大,文化素质普遍偏低,无法承担起对孩子的教育责任,或重“养”不重&ldquo ……此处隐藏9138个字…… o;、“希望工程”、民政救助等扶助资金,帮助贫困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同时要发挥社会化协调机构、法律服务机构的作用,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和自护教育,依法维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四)发挥社会辅助作用,构建关爱留守儿童的服务网络
要大力开展留守儿童校外活动阵地的建设,在乡(街道)、村(社区)层层建设留守儿童之家、留守儿童活动室、阳光家园等留守儿童课余活动场所,不断丰富留守儿童校外的精神文化生活;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民间资金和社会力量兴办“留守儿童自强班”、“留守儿童家庭服务站”、“留守儿童家长学校”、“留守儿童托管亲属培训班”等多种形式的托管服务机构,并规范管理和运营;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组建由爱心人士和乡村党团员、学校教师、社区(村)工作人员、大学生村官等各类人员共同参与的关爱服务队伍,为留守儿童提供亲情关爱、心灵抚慰、生活救助,弥补留守儿童缺失的亲情和缺位的监管;要积极倡导邻里互助和亲戚互助,认真选择有意愿、负责任的家庭采取全托管或半托管的形式,组建家庭互助队伍,使留守儿童虽然远离父母,也能有人关心照料,也能享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身心健康地成长。只有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实施,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长效机制,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服务网络,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才能真正共享蓝天,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