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报告
一是充分依托数字经济,打造数字养老服务新业态。面对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应进一步加快养老服务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推动数字养老产业发展。可借鉴杭州市数字养老模式,建设市域统一智慧养老服务平台,整合、链接各类服务资源,运用大数据提升我市养老服务网络平台应用普及率,实现养老数据跨部门共享、互联、互通。推进物联网、智能终端、移动应用软件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及智能养老设备在居家、社区、机构等养老场景集成应用,依托互联网平台、手机应用程序等数字终端,推动优质养老、医疗资源精准下沉,发展远程医疗、个性化健康管理等智慧养老服务,让数字经济实现“及人之老”。
二是聚焦地域特色,全链条开发健康养老产业。我市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发展康养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议结合我市区域环境特色,进一步推进养老与养生、健康、农业、文化、旅游等同频共振,整合各类优势旅游资源,突出康养特色,叫响“夏季养老在我市”品牌。在伊春、大兴安岭等地设立市级森林康养旅游改革创新先行试验区,从重点项目扶持、财政金融支持、土地利用政策创新、旅游人才支撑等方面发力,打造森林康养重点品牌。利用我市天鹅颐养联盟和天鹅颐养经济走廊城市合作机制,加强市内外旅游康养资源协同合作,将吸引异地养老人口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形成显著的养老服务迁移“拉”力,推动我市区域经济和环境保护双赢发展。
三是大力发展“银发经济”,创新发展多元化老年用品产业。养老服务产业链条长、覆盖面广,涉及健康、服饰、医疗、家政、饮食、文化等多个细分领域,老年群体的实际需求 ……此处隐藏2207个字…… 互助养老规范化和制度化,推动互助服务资源在个人、家庭、社会间形成可持续的循环,打造互助养老的“样本”。
三、构建养老服务新体系,激发养老服务主体活力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养老事业的政策引导作用。将养老服务纳入我市各级地方政府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加强统筹领导,充分调动各地各部门积极性,明晰考核目标,逐级压实各地各部门责任,科学制定养老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强化由政府统筹,民政、发改、财政、卫健、商务、文旅等多个部门紧密协作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各部门间的横向沟通,及时协调解决养老服务业发展的问题。
二是充分吸纳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供给。积极发挥市场配置决定性作用,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全链条发展之中。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加大市级财政补助运营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养老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机构责任险补贴、消防补贴、等级评定补贴等门类齐全、务实管用的综合性补贴制度。紧紧围绕养老需求,深度挖掘养老个性化服务,促进医疗、保健、养生、养老协同发展,积极开展老年护理、老年保健、老年服饰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实现养老服务业集群化发展。
三是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养老服务产业全链条。发挥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独特作用,以志愿服务为切入点,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等各方力量在养老服务中发挥积极作用,大力培养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支持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养老服务,推进养老志愿服务常态健康有序发展,积极探索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服务模式,让志愿服务为养老服务业赋能。
发言完毕,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