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探索融媒体中心对乡村振兴促进作用的调研报告
一、县融媒体中心基本情况
20XX年,X县在市先行先改,融合县委通讯组、外宣办、新闻办、县政府信息办、县广播电视台资源,组建融媒体中心,隶属县委宣传部管理,财政全额拨款,事业性质,正科级建制,核定事业编制30名,设主任1名(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总编辑1名(正科级)、副主任3名。中心现有从业人员17人,从年龄结构上看,平均年龄38岁,其中20岁至25岁0人,26岁至30岁2人,31岁至35岁7人,36岁至40岁2人,41岁至45岁2人,46岁以上4人,形成了35岁以下干部职工为主体的格局;从学历结构上看以本科为主,研究生学历1人,占比0.05%,本科学历12人,占比0.7%,大专学历1人,占比0.05%,中专及以上学历3人。中心内设编辑部、记者部、新媒体管理部、总编室、办公室6个部室。
二、融媒改革的做法和亮点
(一)集聚推进,深度融合,宣传矩阵有热度
传播平台全媒互通、集聚推进。中心构建了“三屏一响、一刊、一报、一端”全媒体矩阵,让主流媒体进入主阵地,抢占移动制高点,发挥引领作用。把“中央厨房”作为新闻采编加工的第一出发点,统一审核,把“爱X”移动客户端作为本地新闻资讯的第一落脚点,在重大会议、重要主体宣传、重要事件回应上突出多个平台统一发声,形成“多渠道来源、一中心加工、自媒体发声、多平台输出、轰炸式传播”的传播新格局,打响“X宣传”品牌。作为一个人口仅有5.2万的小县城,“X传”全网粉丝超过10万,其中:抖音号粉丝3.2万,单条最高播放量达61万;快手粉丝1. ……此处隐藏5088个字…… 心要积极探索运营模式,打造视频生产线和图文生产线,采用自主完成和邀请合作的方式,提高视频及图文营收能力。
2、优化模式完善人才引育机制。一是拓展“增量”,探索推行事业编制、劳务派遣、公司招聘三种形式互补的用人机制,扩大人才“进口”,积极引进各类急需人才;二是提升“存量”,探索推行轮岗制、交流制、培训制三种制度结合的管理机制,实施管理骨干和业务骨干“双通道”管理,推动业务人员从“专一精”到“样样通”,为业务人员提供更大的职业发展空间,也为融媒体中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增加“流量”,探索推行“校媒联合”的培养机制,积极与省市高校、职业院校合作,打造“融媒体+实践平台+实训基地”的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平台,为融媒体的发展提供强力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支撑。
3、科学管理破解直播带货困境。一是清晰定位,借力而动分解直播任务,中心与县内农产品公司、物流公司以及专业售后公司合作,农产品公司收购用户产品,把好质量关,物流公司配送直播产品,把好运输关,专业公司服务守售后,把好形象,多方合作切实提升质量及服务保障。二是深化改革,成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接直播、技能培训、商业拍摄、平面设计等多项业务,努力成为集媒体融合、内容生产、文化产业运营于一体的媒体融合服务商、内容生产提供商、文化产业运营商,与主播、骨干、平台签订分别合作协议,明确利益分配等机制,建立起自我“造血”和“输血”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