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文库

当前位置:首页 > 汇报材料 >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产业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调研报告

2023-09-02 20:21:02调研报告
产业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近年来,产业链建设在全国各地兴起,以产业链思维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成为各地政府谈得最多的概念,在大力推进产业链建设的背后,其实有很多
产业链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

近年来,产业链建设在全国各地兴起,以产业链思维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成为各地政府谈得最多的概念,在大力推进产业链建设的背后,其实有很多地方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如果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发展方向等不够精准合理,很容易陷入发展误区。

一、存在的问题

一是过度“求长”的问题。当前,一些地方,特别是市一级在制定产业链规划时,没有完全站在全省、全国大盘子中去统筹谋划,也没有考虑到当地的资源禀赋和配套能力能否满足全产业链发展需求,过于追求将产业链的大多数环节留在本地,致使各县(区)在具体实施中,产生了产业链本土化、本地化的错误导向,都计划在本县(区)、甚至本乡(镇)实现全链条发展,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规划、招商、建设,搞内部小循环,致使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进一步分散,建成的产业链条看似完整,但仅仅只是“小而全”,没有核心产品,缺乏竞争力,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薄弱。

二是一味“求多”的问题。产业不能凭空构建创造或引进,必须建立在一定基础之上,做到因地制宜、合理配置、扬长避短。但许多地方在“建链”时,跟风、效仿现象严重,无论该产业是否符合当地发展实际,只要其他地方建就跟着建,没有侧重点,满足于“多而全”,而不是“精而强”,致使同质化竞争严重。比如,某县山多川少,气候湿润,自然条件优美,农业种植和旅游三产占全县GDP的80%以上, ……此处隐藏2280个字…… 做生产加工,处于产业链末尾的做服务配套,通过每个环节的协同发力,来提高整体市场竞争力。对外,可以遵循“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宁缺毋滥、镶嵌分布、错位发展”的基本原则,在全力拓展巩固本地优势产业的同时,针对外地产业链缺失环节去布局,避免出现临近地区产业同质化和重复布局现象。比如,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其配套的动力电池在浙江宁德,电池包壳体在广东汕头,内外饰在浙江宁波,车身线束在江苏苏州,等等。

三是坚持改育并举,调优产业链。实践经验表明,新兴产业的发展大部分都是以传统产业为基础,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也离不开新兴产业的引领带动。一方面,建议各地持续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力度,围绕企业技术改造、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拉长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比如,“中国袜业之乡”浙江省大唐镇,40年如一日提品质、扩品种、打品牌,形成了从袜子设计、加工、生产,到包装、营销、物流、原材料供应等完整的产业链,大唐镇也成为全球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年产销量占全球三分之一。另一方面,建议紧盯技术领先、填补空白、产品高端、市场广阔的重点产业,进一步健全完善针对全产业链的促进政策,从土地供应、财税金融、高端人才、贸易流通等方面持续完善政策措施和制度机制,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人才链、价值链、创新链等多链融合、聚链成圈,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比如,东莞从资金支持、人才落户、营商环境、上下游产业配套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成功引进了华为、京东等企业,形成了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经济发展新格局。这种“无中生有”的模式,也是推进产业链建设的重要举措。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