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大力弘扬伟大沂蒙精神 奋力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同志们: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和人民群众共同铸就的伟大精神。“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内涵的新概括,蕴含了沂蒙精神的逻辑起点、历史节点和实践着力点,彰显了沂蒙精神的鲜明特质,揭示了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深刻把握沂蒙精神形成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对新时代新征程上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集中人民智慧,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从中汲取丰富政治智慧和强大精神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深刻把握沂蒙精神形成与发展的理论逻辑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人民群众是无产阶级政党得以生存的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建立发展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就认识到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共产党深入群众,耐心细致地做群众工作,革命才最终取得了胜利。“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成功典范,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实践结晶,体现了党政军民亲如一家的光荣传统。沂蒙精神是我们党长期教 ……此处隐藏4750个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仍然存在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挑战,对如何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新时代大力传承弘扬沂蒙精神,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共同努力;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让人民来评判党的工作,“中国共产党把为民办事、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为老百姓办了多少好事实事作为检验政绩的重要标准”。必须坚持为民情怀,践行斗争精神,永葆革命本色,树立过硬作风,树立正确的事业观,不图虚名,不务虚功,切实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全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困难和挑战,依靠顽强斗争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
党和人民群众共同铸就的沂蒙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生动体现,展现了党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情深和血肉联系,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的征程上,我们面临的任务更加艰巨、使命更为光荣。要学习好、弘扬好、传承好沂蒙精神,从中汲取政治智慧和精神力量,用实绩回报人民群众,用实践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力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