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课讲稿:发扬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
一、新时代加强斗争的理论依据
(一)新时代弘扬斗争精神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斗争”观点
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概念,从概念上看“绝非庸俗哲学意义上的不同人或不同群体、组织之间为了争夺各自利益而进行的争斗或争夺,它指的是社会中的先进阶级或组织为了实现社会中最大多数成员的最大范围的共同利益而进行的积极活动”。
首先,勇于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人生写照。在导师们不屈的斗争实践中,伟大的斗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得以产生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就是在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正是在与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哲学、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一切旧哲学、以蒲鲁东为代表的机会主义、以巴枯宁和拉萨尔为代表的机会主义、以杜林为代表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等各种思想流派的斗争辩论中,指明了革命发展的正确方向,在论战中捍卫和发展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除了采取论战等斗争方式捍卫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外,导师们更是在实践的残酷中认知斗争的重大意义,认为革命阶级要获得统治地位,就必须用武力斗争夺取政权。这与空想社会主义者拒绝所谓的暴力革命方式捍卫权力画出了分明的界限。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此处隐藏16708个字…… ”,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始终“安不忘危、存不忘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担当气魄才能始终保持知难而进、坚忍不拔、奋力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状态,才能确保各项任务的完成。
4.在深入调查研究、加强艰苦奋斗中发扬斗争精神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加强实践锻炼,磨砺斗争精神,党员干部,尤其是青年党员干部“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以过硬本领展现作为、不辱使命”。只有投身伟大实践,才能掌握斗争规律、永葆斗争精神。
5.在顺应历史发展、汲取历史经验中发扬斗争精神
“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只有坚持历史思维、汲取历史经验,才能丰富斗争方法、永葆斗争精神。
6.在把握斗争策略、提高斗争的效率中发扬斗争精神
面对复杂形势和艰巨任务,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科学决策能力、改革攻坚能力、应急处突能力、群众工作能力、抓落实能力,勇于直面问题,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断解决问题、破解难题。
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不断铸就与涵养的宝贵精神品质,需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摸索、不断培养,不断运用,更好地掌握这一克敌制胜的重要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