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文库

当前位置:首页 > 汇报材料 >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做靓某区文化核亟需破解四个问题的调研报告

2021-01-01 00:00:00调研报告
做靓某区文化核亟需破解四个问题的调研报告

**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一轴一核三极三城”新格局,明确要求**重点实施老城更新,精心做靓“凤城河”文化核,打造集萃人文、承载记忆、寄托乡愁的文化古城。**历史文化名城建设迎来了新的机遇,借鉴苏州、成都等地先进做法,聚焦文化名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就如何加快**城市经济和文旅产业发展深入研究,努力探索一条名城保护与有机更新相结合,“小尺度、渐进式”推进的治理新路。

一、古郡名区,文脉悠长

***年,**以**老城区为主体,创成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6个街区入选首批“省历史文化街区”,其中4个位于**城区,分别是城中历史文化街区、涵东街历史文化街区、五巷—涵西历史文化街区、渔行水村历史文化街区,街区保护面积**公顷,现存***处不可移动文物点。

(一)传统风貌保存完整。古城**(现**区)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的美誉,拥有2100多年的建置史,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为临淮郡下属的**县。东晋**县曾升格为郡。隋唐年间曾称海阳县、吴陵县。南宋(1127年)开挖护城河后,**城基本奠定了“水城一体、街河并行、主干道十字相交、街巷排列有序”的古城格局。老城区内至今仍井然有序地保存着小街小巷,明清坊巷格局依稀可辨。自2008年开始,**市陆续组织编制了**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4个历史文化 ……此处隐藏5560个字…… 题,推动实现古建老宅可租可售可活化利用。

(三)创新实施路径,解决好“资金不足”问题。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单靠区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往往杯水车薪,而且在程序上、数量上、期限上均存在诸多的障碍。强化资金保障,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名城保护投融资机制,统筹财政资金、资源,加大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投入,强化项目资金保障。成立历史文化保护专项基金,保障街区基础设施建设、修缮奖补、普查、抢险、学术研究等工作。引进民间活水,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文化保护,按照“政府倡导、居民自愿”的原则,探索制定以奖代补政策,引导街区居民在保持老城风貌的前提下自主修缮传统民居;对荒废民宅,积极引导古建筑文化爱好者出资收购,并依据技术规范进行修缮。

(四)活化利用路径,解决好“运营低效”问题。历史文化名城打造具有特殊性,特别是历史文化街区,具有社会和商业双重属性,其经营机制和管理机制等都是商业模式框架中的重要方面,形成完整的、相互作用的良性循环机制非常重要。强化政府主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开发需要长期投资与规划,收益与回报缓慢,私人企业没有意愿也没有能力承接街区改造工程。街景美化、环境整治、交通停车等公共服务以及商户经营内容、运营方式、内部装修、外立面打造等,都需要加强规划、建设和管理。坚持政企分离,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引导国资企业和社会资本进入,采取合作开发,发挥市场经济的天然优势,让更了解市场、更懂得运营的公司团队进行管理与营销,在用人机制、管理模式、薪酬体制上充分按照市场规律进行运作,使历史名城文旅产业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