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委2022年度工作总结
2021年,区科委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紧紧围绕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目标,聚焦3+1主导功能,从加强科技创新顶层设计、增强创新内生动力,争取国家、北京市创新资源导入,强化区域协同创新和科普惠民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
一、2021年度工作总结
(一)深化科技创新驱动,赋能高质量发展
1.争取首都创新资源导入
争取市级科技投入。据初步统计,今年以来,我区直接或间接获得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资金支持共计8000余万元。争取市级政策倾斜,推动市科委修订工业设计专项办法,定向扶持入驻设计小镇的企业,已有4家入驻企业获得资助。加快国家级、市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京津冀国家技术中心与中国水环境集团合作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中心绿色低碳水环境研究中心”,在水环境领域共同构建技术研发、人才培育、产业孵化专业平台,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2.发布实施“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
发布实施《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十四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时期北京城市副中心六大重点任务。一是聚焦创新能力提升,集聚高端创新要素。包括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高水平院校资源引用及科研机构发展、集聚高质量科创企业、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等。二是聚焦城市科技应用,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包括加快以“城市大脑”为核心的智慧之城、以“文 ……此处隐藏3863个字…… 提升区域企业创新能力为核心;聚焦城市科技和产业科技;重点以科技创新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水平的提高,市民生活便利化程度的提高和产业创新高端化能力的提高。在遵循原则与路径方面:一是依托两个导向推进科技创新。以问题导向做好城市科技,以需求导向做好产业科技。二是以科技创新支持产业发展的目标开展路径探索:形成应用场景驱动、企业自研导向,科技项目牵引、科技人才促进、科技金融助力的系统性产业推进路径。
(二)重点目标任务
1.聚要素。抓重点产业,聚焦种业、医药、网络安全、设计、能源等产业,系统引进创新资源。抓重点企业,聚焦三峡新能源、中际联合等企业,推校企联合实验室。抓重大平台,推动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合作。抓政策资金,争取市级先行先试政策落地,争取绿色双碳、生物医药、文化科技等领域项目支持。
2.推场景。抓重点领域,聚焦智慧城市、产业数字化升级和绿色双碳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抓重点区域,聚焦设计小镇、文化旅游区等区域的应用场景。抓场景落地,3-5个可看项目。
3.抓服务。抓高新企业,落实“报备即批准”政策。抓科技服务业,建立企业“服务包”,力争收入增速达到10%以上。抓成果转化,加强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通州工作站建设。
4.出政策。抓政策储备,研究制定企业研发补贴、重大项目配套、技术示范后补贴、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等科技创新政策,年内具备出台条件。
5.促协同。抓津冀协同,深化通武廊,通宝唐合作。促进与燕郊高新区共建实验室,推动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通州工作站服务延伸到北三县。抓委办局协同,依托智慧城市、科技人才、科普、场景等工作与委办局街乡镇加强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