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文库

当前位置:首页 > 汇报材料 >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信号与系统”课程创新探索

2020-01-01 00:00:00调研报告
王昭摘 要:针对目前“信号与系统”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学情,结合计算机仿真,提出从教学设计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创新。教学实践表明,该方

王昭

摘 要:针对目前“信号与系统”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信号与系统”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对象及学情,结合计算机仿真,提出从教学设计和方法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创新。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案的实施可以明显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

关键词:“信号与系统”;课程创新;教学改革

0 引言

大学教育分为3个阶段,通识教育、学科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信号与系统”课程是一门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非常重要的学科基础课程,在整个专业体系教育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学生要先修“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电路分析基础”等课程;启下,“信号与系统&rd ……此处隐藏1730个字…… 合成理论,最高谐波次数分别取到7次、21次、41次和99次,使学生直观地理解“所取谐波分量越多,合成波越接近原来的方波信号”这一结论及吉布斯现象。

以抽样定理这一节内容为例,讲授时可以通过理论推导与实验波形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如图2所示,其中,原信号为周期性的三角波信号,最高频率为3 kHz,采样频率及示波器的截止频率如图2所示,实验结果验证了采样频率必须取原信号的最高频率的两倍以上,即:fs>=2fm;滤波器的截止频率fc必须满足fm<=fc<=fs-fm,原信号才可被无失真的恢复出来。实验结果和理论推导相结合,直观明了。

4 结语

“信号与系统”课程作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基础课,占有重要的基础地位。通过理论结合实际、应用、实验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生学习难度,达到培养学生由问题到目标的探索学习能力、逻辑思维分析能力、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曼.微课在“数据结构”课程中的设计和应用[J].微型电脑应用,2020(10):59-61.

[2]燕庆明.信号与系统教程[M].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3]白鱼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研究[J].微型电脑应用,2020(9):19.

[4]吴大正.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编辑 何 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