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电路基础”课程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纪丹
摘 要:针对当前高职院校“电路基础”教学,文章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为依据,结合混合式教学的理念进行融合分析,就课程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平台以及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论述,希望能为“电路基础”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电路基础”;教学改革
0 引言
“电路基础”教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迎合不同阶段学生的实际需求,构建新型的教学体系,为进一步推行职业院校教学模式创造条件。通过翻转课堂强化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互动,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1 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主要形式
以翻转课堂为主的混合教学模式,是在原有灌输式教学体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主体改革。在原有的课堂中,教师是知识传导的主要角色,上课模式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被动地接收知识体系,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较弱,缺乏自主思考和创新能力。翻转课堂要求学生掌控课堂,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与教师互动,构建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1]。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地利用线下资源以及线上资源,通过信息技术实现自身能力的补充和拓展,学生的互动行为从原有的与教师互动逐渐发展成了与信息技术互动,并且以信息技术为媒介实现与多方主体的交流。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本身的操作能力,也能够为当前的“电路基础”课程教学提供多样化的途径,符合该门课程的具体教学需求,也符合当前现代化的 ……此处隐藏4068个字…… 的学习小组,每一组的组员要相互协助、互补,组长负责组员的学习任务安排以及纪律管控。在学习过程中,每一个学生结合小组讨论的情况以及具体的学习情况进行个人打分,由小组的组员进行相互评价,给出评分。
最后,教师在整体小组学习情况、组员个人表现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协同合作情况的基础上,给出最终的教师评分。
课后评价体系主要分为课堂实训报告以及课后作业这两个部分,课堂实训报告可以结合具体的实习内容和模式进行评比,往往以教师评分以及系统自动评分为主。课后作业则是结合学生完成作业后提交的材料由教师打分。
3 结语
综上所述,“电路基础”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教学的过程中利用翻转课堂的模式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给予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并且通过信息技术和传统的理论课堂相结合,打造混合式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强化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教学体系向立体化和多功能化方向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汪源,王良成.电路基础课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10):211-215,250.
[2]沈凯.高职“电路基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20(11):111.
[3]庞凯歌,刘晓芳,牛哲荟,等.创新和实践应用能力教育在《电路基础》课程中的研究和探索[J].科技视界,2020(29):38-39.
(编辑 王雪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