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机视角下高校通识课教学质量提升路径探析
殷丹妮
摘 要: 学生是通识课程的直接体验者和受益者,提高通识选修课程教学质量,关键是关注选课学生的背景及其学习特征。从某双一流高校选修课学生的动机着手,以自我决定理论为基础,对问卷收集的数据进行差异性和相关性分析,文章认为教师应依据学生的动机特征组建小组,引导学生进行协作探究。
关键词: 通识课程; 自我决定理论; 动机; 教学质量; 学习行为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1)12-73-03
Abstract: Students are the direct experiencer and beneficiaries of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To improve the ……此处隐藏3802个字……
教师依据学生动机特征进行合理的小组建设规划,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与课堂教学的深入交互,增加课堂教学活力。相比較其他专业课程,通识选修课的学习者往往年级不同,专业背景不同。以动机特征为依据,建立契约协作小组,通过组内互评,组间竞争的方式,减少生生间的陌生感,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打造良好的课堂生态环境[5]。此外,教师在课程初期进行小组规划的同时,对小组内的职务交替、分工明确、共同承担组内学习任务等组内关系作出要求,以此保证小组内的每位成员都能投入到学习任务中并发挥出作用。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陆一,杨曈.高教大众化视野下中国大学通识教育发展的理论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20.41(4):36-46,67
[2] 林琳.X大学通识教育的新使命[J].中国高等教育,2018.2:55-57
[3] DECIEL, RYAN R M.The "what" and "why" of goal pursuits:human needs and the self-determination of behavior[J].Psychological inquiry,2000.11(4):227-268
[4] 刘丽虹,张积家.动机的自我决定理论及其应用_刘丽虹[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6(4):53-59
[5] 刘学东,陆玲,魏亚等.斯坦福大学通识教育分类必修课程设置研究[J].高教探索,2020.209(9):8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