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文库

当前位置:首页 > 汇报材料 > 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网络文明培养体系研究

2020-01-01 00:00:00调研报告
朱恒伟,张建臣,李文静,赵丽丽,刘聪,班潇予摘  要: 基于课程思政,将德育内涵与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内容中,分别从从“六个方面”、“四个课堂”、“四个层面”三维度展开,全面构建了具备针对性、实效性、立体化的“

朱恒伟,张建臣,李文静,赵丽丽,刘聪,班潇予

摘  要: 基于课程思政,将德育内涵与元素融入课程教学目标与课堂教学内容中,分别从从“六个方面”、“四个课堂”、“四个层面”三维度展开,全面构建了具备针对性、实效性、立体化的“644”大学生网络文明培养体系。通过对大学生网络文明培养体系的研究,为各个专业和课程融入网络文明这一元素提供重要借鉴,并着力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促进高校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提高。

关键词: 课程思政; 三维度; 网络文明培养体系; 网络行为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22)01-100-02

Research on network civilization cultivation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Zhu Hengwei, Zhang Jianchen, Li Wenjing, Zhao Lili, Liu Cong, Ban Xiaoyu

(School ……此处隐藏3434个字…… 四个层面的联动作用,充分发挥各自所长、共同发力、齐抓共进。

3 结束语

本文通过全面构建具备针对性、实效性、立体化的“644”大学生网络文明培养体系,分别确定了“六个方面”课程思政元素,并坚持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网络课堂等“四个课堂”协同发展,构建高校、社会、家庭和大学生“四个层面”培育机制。经研究和实际运行,该培养体系运行效果较好,在日常专业教学中,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的提高。我们将按计划将研究成果推广到其他专业,并研究解决各个专业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网络文明培养体系的差异性问题。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

[2] 张瑜,闫聚群.“网络文明”的概念辨析[J].青海社会科学,2014(6)

[3] X谈治国理政:第3卷[M].外文出版社,2020

[4] 李娟.新媒体环境下大力推进网络文明传播志愿服务[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4):228-229

[5] 刘蔚.移动互联背景下“00后”大学生网络文明素养特征及培育路径探究[J].高教论坛,2020(1):47-52

[6] 柏瑞平.基于网络素养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微[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7,19(2):134-138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