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中居住权制度的不足分析与规则完善
【摘要】《民法典》实施后,群众对居住权登记问题十分关切。落实好这项全新的用益物权类型,是当下各地不动产登记机构贯彻执行《民法典》的重要工作之一。但《民法典》关于居住权的条款数量少、内容简单、比较原则化,至今也无配套的司法解释或法律法规对其内容进行补充,使居住权真正落地难度骤增。对于整个社会,尤其是不动产登记部门而言,如何合规合法地登记居住权是当务之急。本文先分析了居住权的不足之处,再相应地从立法、制度设计和登记等方面给出了完善的建议,以期对今后居住权实践有所裨益。
【关键词】法定居住权制度;投资性居住权;不动产登记;效力;规则完善【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法律应该及时反映社会所需、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真正起到定分止争的作用。2021年1月1日起开始正式施行的《民法典》,以专章规定了居住权制度,让房屋回归“居住”基本属性,凸显国家立法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回应民生热点的特征,具有重大的社会和法律价值。但居住权制度寥寥数款,现行司法解释也暂未对其内容予以填补,加之相关登记细则和操作规范尚未出台,业内专家和先行先试地方意见出入较大。本文试从居住权的设立方式、条款表述、居住权类型和效力等级等四大方面对现行居住权制度进行不足之处剖析。
1、《民法典》中的居住权制度的不足分析
就如罗马名言所说:每一个硬币都有它的两面性,尽管我们的法律在逐步完善和发展,但是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不足。《民法典》的规定比 ……此处隐藏5184个字…… 若居住条件或期限等内容不详,可由住宅继承人和居住权人作补充约定;6.关注居住权登记产生的影响,适时增加档案查询内容和司法查询内容,防范对抵押权产生不利影响。
法律面对着千差万别的社会形态,不可能完全包含社会活动方方面面的,对社会活动中可能发生的事也没有完全的预见性,所以法律对于社会生活的适应性和包含性就会不可避免的存在一定的局限。对于居住权制度来说,也是如此。既要解决弱势群体的现实居住问题,也不能忽略法律的双向保护和保障,使房屋所有权人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和保障。所以,我们要千方百计完善它,更好地促进社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金绍达.居住权及其登记问题透视[J].中国不动产,2021(5):7-9.
[2]钱宁,李锐.《民法典》中的居住权制度:价值、检讨与规则完善[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43(3):
156-163.
[3]杜丽萍.居住权的设立和完善[J].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0,33(4):96-99.
[4]陈燕玲.论《民法典·物权编(草案)》中居住权设立方式之完善[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
(4):66-71.
[5]张亚楠.《民法典》背景下的居住权登记[J].中国不动产,2021(4):18-20.
作者简介:
柳闻莺,出生年月:1985年9月,性别:女,籍贯:浙江省诸暨市,现在职称:中级经济师,学历:大学本科,研究方向:高级经济师、建筑与房地产专业、不动产登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