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发改委和黔西南州调研讲话
在省发改委和黔西南州调研时的讲话
(2008年11月)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际经济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为了应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出现的新变化,我国宏观调控政策取向也发生了转变,即由防过热转为保增长;宏观调控政策由“从紧”转为“灵活审慎”,着力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能不能抓住这次国家扩大内需的机遇,关键看我们能不能抓到项目。项目是经济发展的载体和基础,有项目才有资金流,有项目才有就业,有项目才有财源,没有项目一切无从谈起。所以,要以项目建设为关键抓手,以大项目支撑大产业、以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做好2009年的经济工作,重中之重就是抓项目建设。
一、要树立抓项目建设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抓跨越的理念
一是必须看到,抓项目建设是抓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具体体现。抓好项目 建设是搞好经济的根本出路所在。我省经济落后,归根到底是由于项目少,特别是大项目少。抓到了项目,就抓到了发展的关键,没有项目作支撑,我们讲发展也好,讲跨越也好,就是一句空话。
二是必须看到,抓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迫切需要。我省经济是投资拉动型,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消费、出口三大因素中,投资对我省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以上。我省出口规模小、对经济拉动非常有限。我省居民和农民的收入低,消费在一定时期内也难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因素。因此, 投资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要把促进投资作为头等任务来抓,而扩大投资归根到底是要靠项目,强化项目 ……此处隐藏4379个字……
项目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效地发挥项目在加快区域经济中的支撑作用,就必须在理顺思路、创新机制、优化环境上下功夫。
一是要理顺思路。抓项目建设,在思路上要与时俱进,突出三个转变:第 一个转变是,项目建设由单一依靠财政性投资向国家政策投入与发挥市场基础性作用相结合的方向转变。我省的固定资产投资里面,60%以上是国有投资,民间投资很少,国有投资里面绝大部分又是贷款投资,这是落后地区典型的投资模式。要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吸纳聚集生产要素,走多元化投资的路子。第二个转变是,项目建设由以资源开采、原材料生产型为主向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壮大支柱产业、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方向转变。第三个转变是, 要着眼长远、立足全局,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走出一条以项目支撑产业、产业支撑经济的发展之路。
二是要创新机制。要建立完善项目建设的激励机制、责任机制和领导机制。在我省一些地方,抓项目与不抓项目一个样,抓好项目与抓差项目一个样,要尽快改变这种状况,建立起有效的激励机制。要将项目建设作为考核领导班子和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各方面狠抓项目的积极性。同时,要建立责任机制,及时将项目引进和建设中的目标任务进行量化、细化,逐项分解,任务到人、责任到人。要建立领导干部包抓大项目制度,实行项目建设“定领导责任、定进度质量、定奖惩办法”的责任制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机制。
三是要优化环境。项目要发展,环境要先行,包括我们的土地审批、金融 支持等都要跟上,特别是要着力解决用地审批难、项目融资难、征地拆迁难等问题,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