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与社会治理研究专题支部学员讲堂发言
“民生与社会治理研究”专题支部学员讲堂上的发言
(2018年10月15日)
脱贫攻坚不仅是着重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矛盾的伟大实践,而且是涉及贫困地区生产关系、生产方式、社会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近年来,在这场伟大实践和深刻变革中,我们坚持“悠悠万事、脱贫为大”,用心用脑、精准精细,稳中求进、进中求新推进脱贫攻坚,做到“不摘贫帽摘官帽”。探索推进“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新机制,切实增强扶贫产业发展可持续性;探索推进“搬得下、稳得住、融得进、能脱贫、可发展” 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子,着力从根本上解决“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问题;探索推进“扶贫车间”进乡村的新举措,有效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深度贫困村群众的就业难、脱贫难和家庭团聚难问题;探索“互联网+监督”新方式,为监督插上科技的翅膀;坚持把基层党建创新作为破解脱贫攻坚难题的“金钥匙”, 让基层党组织实起来强起来优起来。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决战阶段,我们应学懂弄通做实X扶贫重要论述, 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一鼓作气,奋力拼搏, 着力解决脱贫攻坚中的深层次问题。
1.正确处理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的关系,防止和克服虚假脱贫和吊高胃口脱不了贫,在提高脱贫质量和可持续性上下功夫。精准是脱贫攻坚的根本方略, 既是价值追求,又是方法论。要确保真脱贫、脱贫真、可持续,关键在于精准、精准、再精准。要树牢底线思维 ……此处隐藏3053个字…… 握党的领导与群众自治的关系,强化乡镇党委对村“两委”的全面领导,建设能人当家的农村党支部,确保中央脱贫攻坚政策在农村自治进程中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二是强力推进扶贫领域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四不两直”调研,从严惩治群众身边“微腐败”和干部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通过作风建设来保障“三个落实”。三是扎实推进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一体化改革、市县乡村综合反腐一体化改革、信访治理一体化改革、城乡综合服务一体化改革等配套改革,不断提升老百姓的安全感、幸福感、满意度。四是以乡村文明创建为载体推进德治、法治、自治“三治”融合。
正确处理党委政府主导与群众主体的关系,防止和克服政府大包大揽、群众“等靠要” “养懒汉”,在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上下功夫。一是持续深入开展“三明白两清零一清爽”活动,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看、经得起查、经得起问、经得起算。二是推行“四全两会”群众工作法,让群众全过程参与、全过程监督,增强群众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同感,充分激发群众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主动性。三是加强农民思想文明素质教育,在县乡村三级分别设立X文明实践中心、讲习所、讲习站,以县为单位,以乡镇、村为单元,科学整合农村党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体育资源,组建X有乡村特色的志愿者队伍,广泛深入开展“五好家庭” “勤劳致富” “移风易俗”“文明卫生” 等模范户创建活动,着力提高农民的思想文明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