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来一份老少咸宜的党史套餐
“少不看水浒,老不读三国。”这句民间俗语告诉我们:人对事务的看法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在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提高“红色厨艺”,选好党史“食材”,用量身定制的美味“套餐”,紧紧抓住老中青三代人的历史“胃”,给他们的精神生活补好“钙”、加点“糖”、增点“鲜”,真正做到XX要求的:“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深入人心。”
一份党史“营养餐”,给青少年的精神补好“钙”。“少年强则国强”,《少年中国说》提醒我们未来总是由今天的青少年去开创的。青少年的思想有活力、好奇心强,乐于接收新鲜事物,但也存在着稳定性较差、思考不够全面等特点,青少年爱国教育的成败,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但爱国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主动作为、提前介入,结合不同学龄的特点,围绕“启蒙小学讲红色故事、初中高中讲红色历史、成年以后讲红色精神”的思路,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构建红色教育闭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进行红色爱国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从波澜壮阔的百年党史中汲取红色养分补钙壮骨,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一份党史“调理餐”,给中年人的精神加点&ld ……此处隐藏727个字…… 和家庭地位进一步“放大”,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光辉形象。党的历史不容污蔑,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借着党史学习教育的东风,依托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平台,通过制作党史科普文章和趣味短视频,既向错误言行“亮剑”,又为中年精神生活加一勺“红糖”,冲淡生活的苦味,引导树立正确的党史观,做到正本清源,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一份党史“养生餐”,给老年人的精神增点“鲜”。有关机构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3亿人,中国社会将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当前不少老年人随着退休后接触面骤然变窄,生活开始单调、枯燥,快速的社会变化让他们渐渐力不从心,在精神上备感空虚和彷徨,间接影响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高度关注老年群体,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引导他们退休不褪色,用亲身经历讲活党的历史,同时围绕老年大学这个阵地,构建红色文化为核心、多种群众文化高效联动的机制体制,为老年人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和展示才艺的空间,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给平淡的晚年生活增添一丝“鲜味”,全方位无死角地守护好党的红色根脉和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失去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以史为镜,照鉴自身,继续保持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以自身为纽带,紧密联系人民群众,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