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激活革命文物中的时代密码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
“小物件”传递“大道理”。据国家文物局统计,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多处,国有馆藏可移动革命文物超过100万件/套。作为革命历史的“亲历者”与“见证者”,一件件革命文物记录着共产党人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艰辛不易,深藏着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红色本真。革命文物的可贵正是在于它是历史“无声的讲述者”,如何让“无声讲述”变为“有声财富”,就是要充分挖掘革命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人物事迹和红色基因,将“小物件”中蕴含的“大道理”,将文物背后惊心动魄的革命历程、永远跳动的红色初心,通过富有感染力和创新力的方式予以真切表达,让人们在一件件革命文物构筑的“时光隧道”中,重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生动传递文物所承载的革命精神。
“活教材”实现“心对话”。目前,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旧址开放率接近94%,革命博物馆、纪念馆总数超过1600家,“十三五”时期平均每年推出革命文物展览4000余个。每一次我们走进革命 ……此处隐藏643个字…… 。悟一悟,“半条被子”直抵人心的民生温暖,仿佛明白了共产党人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的鱼水深情,激励我们在情感上始终保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不变初心。
“旧文物”焕发“新光彩”。回首来时路,革命文物在历史的长河中,如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踏上新征程,我们要让“旧文物”焕发“新光彩”,用它吹响前行的号角,鼓舞中华儿女自强不息,勇毅前行。让“旧文物”焕发“新光彩”,就是要将其转化为“红色基因资源”,让共产党人从这些“红色富矿”中汲取动能、凝聚力量,坚决做好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忠实传人。让“旧文物”焕发“新光彩”,就是要将其转化为“爱国主义资源”,将参观学习革命文物作为常态化的爱国主义、传统教育活动形式,让革命文物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如同一粒粒种子,播种在每一个的心中,更是播种下民族复兴的美好未来!让“旧文物”焕发“新光彩”,就是要让其转化为“乡村振兴资源”,将革命遗址开发好、利用好,将其与红色旅游深度融合,用“红色旅游”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让一件件革命文物绽放时代新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