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文库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不妨用三眼法学党史

2021-08-11 15:20:55心得体会
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不妨用三眼法学党史

  最近,笔者在一次教研活动中,偶然读到了《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一文。文中,作者非常巧妙地把教育研究的三种视角用飞鸟之眼、蜻蜓之眼、蚂蚁之眼作比,既深刻又贴切,还十分生动形象,让人过目不忘。

 

 

  飞鸟之眼,高瞻远瞩、一目千里,视野最为开阔,但却浮光掠影,视力分散而没有焦点。蜻蜓之眼,掠地而行,离景物不远不近,聚焦中观层次的问题,但还是飞得过快,虽偶有停驻,却终归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蚂蚁之眼,贴地慢行,视野虽极其有限,却清晰精明、细致入微。显然,这三种视角各有长短优劣。但若能博采众长,综而用之,岂不妙哉?于是,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笔者突然生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即用此“三眼”法学党史如何?

 

 

  张开鹰之眼,看见党史之“森林”。从上面俯视,高瞻远瞩、一目千里,必能高屋建瓴、宏观把握。党的一百年,是一幅恢宏历史画卷。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广袤土地作舞台,一百年作时间轴,风雨沧桑是幕景,千难万险是前景,一群衣衫褴褛的群众在鲜红的镰锤旗下冒着枪林弹雨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他们以惨烈牺牲和一代一代人的接续奋斗,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完成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演进。太多的事、太多的人,太多的艰难险阻、太多的壮烈牺牲,太多的血火淬炼、太多的汗血荣光,太多的英雄、太多的故事,如何去整体感知、宏观把握?或以时间为线索,把一百年宏大历程,分阶段进行归纳……此处隐藏2282个字…… 在党史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敢于勇于在大的历史事件上弄清是非曲直,也要勤于善于在细枝末节上打破沙锅问到底,即要过得细。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这样那样的想法或问题是十分正常,也是非常好的。有人担心会不会因为“胡思乱想”而想错问题、问错问题呢?其实真正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者是从来不怕“乱想”“乱问”的。恰恰相反,敢思、敢想、敢问才是应有的学风。比如,大家知道,遵义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重新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D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最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也许你会问,新的领导核心为什么会是毛泽东?这个情况偶然吗?只要我们联系前面的历史,这个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毛泽东同志无论是在建党前后,还是在大革命时期,乃至土地革命时期,都展示出了他坚于革命、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勇于独立思考、敢于创新创造的特点。从较早关注到农民运动的力量,到深刻洞悉中国社会性质结构、政治力量对比,再到武装革命、农村包围城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些革命道路的提出,无不显示了一个中国革命家、思想家、政治家、战略家的气概。对此,全党同志也是知道的。于是,危急时刻的众望所归也就可以理解了。

 

 

  “三眼”法学党史,宏、中、微观三结合,既见“森林”又见“树木”,还见“木质”。可以说,“三眼”法在手,党史尽在掌握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