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在党史中学习南泥湾感悟劳动者高尚情怀
翻开《中国共产党简史》,看到大生产运动和根据地建设这一章节内容时,“南泥湾精神”五个字跃入眼中,嘴中不由地哼起“陕北的好江南……”脑海中不由地浮现出三五九旅战士上至旅长,下至勤务员、司务员肩扛钢枪、手握镢头在战争年代一边战斗、一边劳动的豪迈气概。不管是在艰苦的岁月里,还是和平年代,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丰衣足食都是劳动者最美的写照。
艰苦奋斗是劳动者共克时难的奉献情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劳动是物质的基础,劳动改变一切。1941年春,D领导以身作则,带领军民搞大生产。“昼出耕田夜绩麻,才了蚕桑又插田。”“塞上江南”——南泥湾是359旅艰苦奋斗出来的。因窑洞崩塌而牺牲的张思德,毛泽东称赞其:为人民而死,死得其所。根据地军民艰苦奋斗的奉献情怀,为根据地的生存、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时代楷模黄文秀,把生命定格在家乡的扶贫路上,为村民脱贫致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勇往直前的抗震、抗洪救灾解放军战士、不畏生死的森林灭火消防官兵、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白衣天使、坚守一线岗位的基层干部……无不表现出革命的大无畏精神,响应D号召,不怕困难、共克时难,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奉献自己的光和热,谱写着伟大的劳动者奉献之歌。
自力更生是劳动者敢为人先的创造追求
&nbs ……此处隐藏625个字…… >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管是战争年代,还是建设新中国,凭着为党忠诚、为民服务的情怀,劳动的创造性都体现得淋漓尽致。在大生产运动中,模范班长李位创造了日开荒三亩六分七的最高记录,涌现了一天开荒四亩二分三的“气死牛”郝树才。谷文昌带领东山县人民15载荒岛变绿洲,改变群众世代逃荒的命运;退休后的杨善洲,兴办林场20载,植树造林7万多亩,让荒山变绿地,改善了恶劣的生态环境。他们不忘初心、艰苦奋斗,创造性的劳动呈现出“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的美好画景。在脱贫致富、全民奔小康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靠勤劳的双手致富,不等、不靠、不要是当代人民的自力更生的精神写照。“两弹一星”、天眼、天宫、北斗导航、高铁等领先世界,就是中国人民自力更生,打破技术封锁,实现民族复兴的最美劳动者的精神风貌。
丰衣足食是劳动者淡泊名利的不变初心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老红军、开国将军甘祖昌和夫人龚全珍同志,新中国成立后坚持一起回农村当农民,半个世纪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丰衣足食精神写照。老英雄张富清淡泊名利,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主动到偏远乡村、平凡岗位出佳绩。大美中国是无数平凡的劳动人民,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一砖一瓦、一锄一犁,不为名、不为利,只求丰衣足食干出来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是劳动者不忘初心最好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