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企文库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党史学习教育双语课堂飞入百姓家

2021-08-11 15:12:43心得体会
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党史学习教育双语课堂飞入百姓家

  “用布依话讲党史,我们听得懂、记得住,共产党带领我们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我们也要教育好下一代,知道今天的幸福日子来之不易!”能够在家门口聆听党史宣讲,村民葛春华非常高兴。近日,在贵州黔南州长顺县白云山镇中院村柿花组,党员干部采用“汉语+布依语”方式宣讲党史,当地布依族群众听得津津有味,现场不时响起阵阵掌声。

 

 

  黔南是多民族聚居地,辖区布依族、苗族、水族、瑶族等少数民族占比60.1%,目前还有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不识汉字、不懂汉语。该州抓住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因人施策,针对这类人群特点,采取“汉语+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方式,将党史知识送到少数民族群众身边,让党史学习教育更接地气、更润人心。

 

 

  “红色课堂”落地生根

 

 

  “双语”宣讲员讲好党史,最重要的是了解受众的需求。该州结合实际,针对少数民族村寨,通过“党员+干部+群众+N”的模式,将熟悉当地民族语言的党员干部、驻村干部、老党员、老战士、“双语”教师等组织起来,组建“双语”宣讲志愿服务队,将“红色课堂”融入到党小组会、群众院坝会、田坎会等载体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落地落实。

 

 

  在荔波瑶山瑶族乡,&ldq ……此处隐藏1667个字…… 们英勇不屈、浴血奋战的事迹。”大花水村驻村工作组组长肖青华如是说。福泉市仙桥乡大花水村苗族群众居多,该村利用“寨寨通”广播,汉、苗双语播报党史知识和红色故事,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部分少数民族群众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和互联网,利用广播“寨寨通”开展“双语”党史学习教育,能让党员群众在劳作之时,闲暇之余,用耳朵聆听党的声音,有效打通党史学习教育的“最后一米”。

 

 

  大花水村“寨寨通广播”工程已覆盖全村19个村民组、38个自然村寨,村委设总站,每个村民组设分站,实现了全村“一网同步”,每天早晚播音3个小时,将党的声音第一时间传进苗寨和农家。

 

 

  跟随“喇叭”学党史、唱红歌,村口闲置的广播变成了群众学习党史、了解政策的“随身听”。村里少数民族党员还不时把学习的感悟通过“双语”广播的形式和村民们分享。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容易接受的学习形式,赢得了群众的连连点赞。

 

 

  当下,黔南的乡村“双语”小喇叭已然成了传递百年党史的“扩音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