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从小竹竿中领悟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珍藏着这样一件国家一级革命文物——一根小竹竿。这根“小竹竿”虽然只有一米来长,但是却刻着它的主人唐和恩在淮海战役中走过的艰苦历程,成为了淮海战役伟大胜利的光荣见证。
![小竹竿.jpg 小竹竿.jpg](static/image/common/none.gif)
一根“小竹竿”展现了共产党员艰苦奋斗的品质。从“小竹竿”上刻着的路线可以发现,开头刻着唐和恩的出发点,山东省胶东地区莱东县陶障区,接着刻的是他支前经过的路线:水沟头——平度&md ……此处隐藏628个字…… 棉衣盖在粮车上,宁愿自己身上淋透,也不能淋湿军粮;在运送伤员时,支前队员们把蓑衣脱下来盖在担架上,把喝水吃饭的葫芦瓢用来给伤员接大小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革命战争时期为民族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到省下小米给子弟兵,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雷锋精神”,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无私奉献、舍己为人。
一根“小竹竿”展现了共产党员一心为民的品质。XX强调,“淮海战役深刻启示我们,决定战争胜负的未必一定是武器和兵力,军队的战略战术运用、将士们的信心和勇气、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往往是更为重要的因素”。根据战后统计,在淮海战役期间,我军后勤部门累计发动支前民工543万人,筹集军粮9.6亿斤,运送到前线的军粮达4.34亿斤!唐和恩只是解放区广大翻身农民中的一员,可正是因为有成千上万个像唐和恩这样的人民群众选择中国共产党,支持中国共产党,坚定跟着中国共产党,我们党才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胜利。同样,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与使命,中国共产党才能赢得人民的支持与拥护。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唐和恩在支前运输粮草过程中带上小竹竿,并在上面记下支前路线,就是希望将此物传给子孙后代,要他们不要忘记毛主席指引的闹翻身求解放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我们重温党史,就是要牢记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前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