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心得体会 请查收办实事的三个法宝
当前,“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在各地紧锣密鼓开展,一大批群众的操心事、揪心事、烦心事得到解决。然而,实事虚办、隔靴挠痒、不精准聚焦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笔者认为,党员干部要用好以百姓心为心、拜人民为师、以人民满意为尺“三个法宝”,才能在办实事中展示共产党人的良好风貌,继续谱写党同人民鱼水情深的赞歌。
以百姓心为心,从人民需求出发。“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心是最大的政治,百姓心决定着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在党的百年征程中,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和人民群众同坐在一条板凳上,用群众的眼光和视角了解百姓需求,时时处处为百姓着想,时时刻刻把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坚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办实事的第一步,用心用情用力深入田间地头、深入社区小组、深入基层一线,与群众面对面聊家常、算细账,倾听基层声音,才能感受群众疾苦、聆听群众呼声,做到以真情实意解民忧、办实事。
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智慧。实践是最好的课堂,人民是最好的老师。新中国建设时期,毛泽东一直主张“群众就是孔明”,“智慧都是从群众那里来的”。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多次号召向群众学习,指出“改革开放中许许多多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XX多次强调,“在 ……此处隐藏710个字…… 的东西,都是群众在实践中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XX多次强调,“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都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无论是干革命、搞建设,还是抓改革、促发展,我们党始终扎根于民、问计于民,务实谋策。党员干部既要拜好师,更要学好艺,注重在产业发展、搬迁安置、老旧小区改造、红色物业管理等方面积极吸收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找准工作切入点、着力点、突破点,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
以人民满意为尺,向人民满意而行。金杯银杯不如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百姓的夸奖。人民满意既是标尺,更是追求。人民的满意度,不会凭空而来,而是来自党员干部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的躬身实践。实事办得好不好,不在于自己怎么说,关键在于群众的评价。党员干部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决不能做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面子工程”,决不能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要立足本职岗位,始终坚持问效于民,把让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尺,从困难群众、受灾百姓、特殊群体入手,列出任务清单,积极推出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实施好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办人民满意的实事、好事,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我们要把实事办好、好事办实、办到群众心坎上,以实实在在的成果造福百姓,不断凝聚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