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企业共成长征文 我的时代
或许多年之后回忆起加入中国电建的最初几年,对所有上海电建人来说,都是一段波澜壮阔的日子,过去的传统是否需要完全破除,新的情况将如何面对,未知的大幕重重的落在我们的面前,to be or not to be,这会是我们最好的时代吗?
2013年我59岁,出生于54年的我在上海电建已经呆了30多个春秋,明年知了开始鸣叫的时候我将离开这个为之奋斗了1万多天的地方。1月的上海本就阴冷刺骨,今天清晨还下起了难得的冬雨,路旁的梧桐树上最后残留的几片枯黄树叶也被雨水冲刷到了地上,在漆黑的柏油路面添上了点点黄斑。此番萧瑟的情景倒也符合我这个将要离退人员的心境,微微上扬的嘴角,稍显落寞的心情。
开始工作前早到的同事们正谈起中国电建今年进入什么500强的前多少名,前几年加入的这个新集团与过往的好像有些不同,但这和我这个快退休的人又有什么关系,听了几句也就没继续听下去,窗边的水仙好像水不够了,空调吹出的暖风让水分的挥发尤为迅速,每天不加一些,怕是这花熬不到春节就要谢了。
“老纪,领导让你去他办公室。”
出人意料的情况打破了我意料之中的平静生活,公司接到了个新的项目,但现在所有的项目经理都已有各自的任务,抽不出身去接新的工作,公司领导在向我阐述新项目的重要意义后,希望我能担任项目经理带起一班年轻人,以老带新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为上海电建为中国电建打造新环境中的好形象。“这么麻烦任务,不接不就行了,又不是没项目。”
碍于多年的私交和领导的耐心劝解,任务终于还是接了下来。项目所在地理所当然的是一处偏远地区,交通幸亏有班车接 ……此处隐藏3036个字…… 份工作的憧憬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不安,我加入了上海电建这个大家庭。在这个有着几十年历史的企业中,我是最新的后来者。
短短的适应期很快就已经过去,突如其来的赴菲律宾出差,打断了平静安逸的最初生活。高强度的工作的和需要充分的国际沟通能力又一次次的打破我对传统国企的固有印象。回国带回来的不仅有身体上的疲惫,更有内心强烈的充实感和满足感。是的,我在上海电建,我在中国电建同样可以找到实现我人身价值的途径,找到通向成功的阶梯。
此刻的我,可能没有老员工的经验,也没有第一线员工的业务能力,但我有朝气、有能力、更有信心。中国电建的国际化发展道路更是向我们展现了可见的远大前程。上海电建、中国电建现在正需要我这样的一批X的青年,为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披荆斩棘,为中国电力事业的发展添砖加瓦。
2014我成为了上海电建人。
这个时代对上海电建人来说究竟是怎么样的时代?
60岁的我,现在的时代是上海电建延续辉煌的时代,我已经把飘扬的锦旗传递给了年轻一代旗手,相信他们有能力延续我们的辉煌,我已然可以无憾和安心的离开。
40岁的我,现在的时代是上海电建创造辉煌的时代,时代给我们创造了新的机遇,新的挑战,给我们搭建了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聚光灯已经准备就绪,是时候登上舞台了。
20岁的我,现在的时代是上海电建设计辉煌的时代,至今我们都是沿袭着前人的模式,不曾有引领时代的浪潮,跟随永远不可能会有本质的改变,过去已然逝去,未来将由我们创造。
千千万万,无一相同个体的我构成了上海电建,构成了上海电建的根本。现在我们更站在了中国电建这个巨人的臂膀之上,高度决定发展的广度,我的时代必将辉煌。